轿子山煤矿:控制采面上隅角瓦斯有“妙招”

29.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422页。

另一方面,阳明要求解释者但以求是为目标,不必为先儒文过饰非,这一点则体现了解释学上的人性原则。阳明又说:先儒之学,得有浅深,则其为言亦不能无同异。

轿子山煤矿:控制采面上隅角瓦斯有“妙招”

观吾之说而不得其心,以为是亦筌与糟粕也,从而求鱼与醪焉,则失之矣。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二、从解释文义到解心前文在论述王阳明心即理的哲学观、《六经》为吾心之记籍的经学观以及言意言道之辨时,已经多次论及他的解经学的基本观点,即反对在文义上穿求,而应在心体上用功。质言之,在间接意义上,朱陆儒佛异同之辨,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理解儒家经典。三、不论异同,但求是非如同陆象山的六经注我一样,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似乎让人以为,吾人可以随心所欲对经典做出新解或者某种不必拘于原意的创造性诠释,这实在是现代人才有的误会。

《年谱》载阳明四十岁,在京师论晦庵、象山之学,起因是王舆庵读象山书有契,徐成之与辩不决【44】,于是阳明先后修书二封与徐成之,讨论朱陆是非,第一书云:承以朱、陆同异见询。到了近代,由于哲学上的认识论转向等因素,西方诠释学理论更趋完善,发展出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为代表的普遍诠释学或方法诠释学。120这段大意是说,周公听说上帝是不让人放纵地享受的,然而夏桀却不领会这一法则,恣意寻乐,那时上帝就在他的地区里布下了灾异的谴告。

因与本文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赘述。他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为政》),43臣事君以忠(《八佾》),4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易言之,周公又认为,智力、命运、寿命三者虽然操之于天,但人若尽一己之力,就能从天那里转而操之在己。88.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627页。

74周公在《召诰》说: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98.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78、3页。

轿子山煤矿:控制采面上隅角瓦斯有“妙招”

61另,孔子对天的看法有这几个:一是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62富贵在天(《颜渊》)的天是有意志的,掌握人间祸福。125.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第55页。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37页。1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61页。

106荀子如此推崇周公,可见他深受周公影响。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救文以质,见天下诸侯所以失其国者亦有焉。

114.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266页。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轿子山煤矿:控制采面上隅角瓦斯有“妙招”

91这是周公告诉康叔之言,说卫国殷民被周人统治,若人民的境况获得改善时,周人还要学习殷代圣王那种安民治民的统治方法,而且希望运用得和他们一样,何况现在人民的境况未获得改善呢。116.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586页。

19周公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以德教民、化民,以符合元德(主要以天—王—民的关系为重)的标准。(《子路》)73(六)周公人性论对孔子的影响周公没有直接提出人性论、心论,但从《周书》相关记载的言论可见他有自己的心、性之见。周公重视内在之心甚于外在之物、礼。孔子受周公影响,强调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若周王行为世范,则周王德行产生良好影响。3.周公强调君主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说对孔子的影响周公重视君主发挥元德的作用,君主一言一行对臣民产生很大影响。

29.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422页。孔子重视学习,人皆知之,此不赘。

94.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586页。可见,周公心目中的天、上帝是掌握人间政治秩序的最终决定者。

3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37页。5有的学者从单方面论述周公对孔子或儒家思想的影响,如沈长云指出,孔子继承周公德礼思想,进而提出仁说。

可见,周公认为若君主的行为、措施完全违背天帝,罔顾民情,为天帝所弃,则可起而革命。66(五)周公仪不及物的礼乐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周公、孔子都重视礼乐。52.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336页。当然,从这几种负面情绪、欲望到礼义文理灭亡,中间应有很多步骤、因素,而非一蹴而就。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荀子称颂周公是位圣人。

(《子路》)38孔子主张以君主仁德感召、教化夷狄,反对使用武力,强调和平相处。首先是周公认为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以民为先。

121.有关先秦天人感应说源流发展,参刘琪:《汉代天人感应源流说》,《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学习先王,即因,批判地接受,进而因时因地推行相应的措施。

29周王的地位最高,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小民效法学习的对象。50.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388页。若父、子、兄、弟不尽其责(父不爱其子,弟不敬其兄,兄不同情弟的痛苦),则刑无赦。(《雍也》)25政者,正也。

文著于质,质不居文,文安施质?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文……然则《春秋》之序道也,先质而后文,右志而左物。所谓行、忠、信,即孔子把忠信融会于日常生活中。

50这是周公给卫国臣民的命令,要求儿子专心务农或经商,用赚来的东西,备上丰盛的筵席,孝养父母,父母必然高兴,合家一起欢乐喝酒。6.参沈长云:《论孔子对周公德、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季氏》)3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9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37页。

相关推荐